期货就是博弈的市场,是投资者和投机者相互争斗的地方。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要想在股市中获得胜利,你就必须要站在“大概率”的一边。
而股市博弈论是一种把股市看成一个竞局,投资人处于博弈对抗中,投资决策是一个博弈计算过程。
在股市投资中,博弈论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如何让选择最优策略来使效用最大化的问题,这与我们参与短期市场预测的目的是一致的。
而心理学则是判断市场短期走向的另一个有利工具。实例中有无数的大V和基金管理人作为观察者对公司和市场的判断无比正确,实操上却又是一塌糊涂。说对做错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群体的易变特性中弄乱了自己观察者与群体一员的身份转换的节奏。
本文在博弈论和心理学的两大理论的指导下,就可以具体开展工作了,摩尔撰稿人@都不是 用此理论,浅析短期市场趋势,同时叫我们学会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答案在下文。
以下:
市场的确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这个时间跨度要足够大。价值投资中的经典言论放在这里也是适用的,股票市场长期来看是称重器,短期来看就是投票机,价格趋势就像价值漫步中的小狗,围在身前身后,一会在前一会在后,只有走的足够远,总归是围绕价值波动,而价值波动是很难预测的。但是如果只是几步远,还是有可能预测到的,绳子勒紧了自然就往回跑一点。
需要澄清的是“可能预测到”不代表“总能预测到”,也不代表就“一定能预测到”。这里面既要有预测的前提,也还有预测成功的概率。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随时随地进行预测,而需要一定的市场环境和氛围,而即使这样也可能由于对市场和群体性行为观察的不细致、不准确而产生推论错误,进而导致预测失败。
在短期市场走势中我们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而我们能确定的就三件事:
第一是考虑交易成本,基本上短期的市场走势就是个零和博弈。
第二是由于最佳均衡永远不可能在股票市场产生,所以市场波动是必然的。
第三是群体性心理及行为与市场走向有着不可忽视的相互影响。
有了这三个确定的基础,我们就要考虑使用相应的理论工具来指导我们进行工作。这里主要考虑两个相关的工具:博弈论与心理学。
博弈论的数学模型研究是我们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冯·诺依曼也不是经济学家,但是在德国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的推动下两人在1944年共同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正式将博弈论引入经济领域。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将复杂的数学模型应用于股票市场绝对是场灾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并尝试使用博弈理论的思想,因为博弈论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如何让选择最优策略来使效用最大化的问题,这与我们参与短期市场预测的目的是一致的。
在博弈论中,冯 诺依曼跨学科使用了热力学理论,将金钱作为衡量效用的依据,这是一种很有效且大胆的假设,因为在经济活动中,金钱是最容易衡量计算的准确量,用它来测量市场温度再合适不过。
在市场短期预测中,我们也要将这个量引入,这就是日K市场总成交量的变化,由于市场总体规模的庞大,成交量很可能是代表市场温度的最准确度量值。冯 诺依曼自己也指出,“大数目通常要比小数目更容易处理”,“当参与者的数目变得尤为庞大时,每个参与者或者个体的影响就有可能可以忽略不计”。
很多人仅仅把成交量当作看图说话的一个点,而并不理解成交量所代表的背后的市场温度高低与经济活动频度,进而影响市场整体效用升高或降低。结合钟摆理论,也许我们就可以初步判读我们所身处的区间。
心理学则是判断市场短期走向的另一个有利工具。群体性心理是极易形成又极易消散的,这对我们判断短期走势既是有利条件,又是挑战,关键的所在就是你是一名观察者还是群体的一员,关于这一点千万不能忽视。实例中有无数的大V和基金管理人作为观察者对公司和市场的判断无比正确,实操上却又是一塌糊涂。说对做错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群体的易变特性中弄乱了自己观察者与群体一员的身份转换的节奏。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群体的判断能力低下与急于采取行动为短期趋势的关键转折预测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这一点在早期并不明显,但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各种夸大其词与媒体恐吓,使得群体的心理变化速度与一致性比以往呈几何级数加快,这一点肯定是早期的心理学家们始料未及的。群体性心理也有了与时俱进的特点
——金盈寄语——
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如今这样一个大潮流下,赚钱靠机会,投资靠智慧;敏锐的目光+理性的操作+顺势而为+严控仓位+严格止损=财源将滚滚而来。金融市场风云莫测,你需要一盏明灯,指引方向,与其做一名看客,观望和犹豫,不如结识名师指点。
针对市场散户和资金缩水的朋友提供快速一对一回本策略指导!!!目前老师持续带单中,想要获得更精准的建仓平仓点位可单线【金盈析盘】微信:jy1981189
投资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赚更多的钱,为了让身边的人过的更好,没有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路上白捡的,
2025-09-15市场的波动永不停息,不用担心没有挽回损失的机会,交易市场的钱永远挣不完。如果此时一意孤行,为了弥
2025-09-09八十年前,先辈以血肉筑长城;八十年后,我们用阅兵致敬英雄。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是历史的回响,更
2025-09-03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