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华为对美国的科技封锁早有准备?
摘要:5月17号凌晨两点,在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后,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发布了一封致海思员工的信。信中写到:“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
|为什么华为对美国的科技封锁早有准备?
【中油网】讯:华为的老员工曾讲述过华为与高通的一件往事,当年华为最早基于高通的基带解决方案设计出了USB数据卡,销量巨大。此时的高通担心华为独大,自身失去话语权,转而扶持了另一家公司,这本是正常的商业策略,但令华为难以接受的是,为了达到制约的目的,高通甚至在有货的情况下,有意延迟供货,这对华为的刺痛可想而知。这只是华为成长路上许多类似事件的一个缩影,而从2012年9月任正非在内部“2012实验室”专家座谈会上并不长的发言中多次提到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战略意义,便可明显的感受到华为由于此类卡脖子事件而产生的强烈危机感。
专家座谈会期间,在回答芯片平台与关键技术开发部部长宾兵的问题时,任正非说:“我对何庭波说,我给你4亿美金每年的研发费用,给你两万人,何庭波一听吓坏了,但我还是要给,一定要站立起来,适当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在回答芯片领域专家柳春笙关于海思定位的提问时,任正非说:“我们可能坚持做几十年都不用,但是还得做,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的漏洞,我们不是几百亿美金的损失,而是几千亿美金的损失。我们公司今天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这些财富可能就是因为那一个点,让别人卡住,最后死掉。”
在华为终端OS开发部部长李金喜询问任正非对终端操作系统有何期望和要求时,任正非直言到:“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 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
这就是任正非,一个以强烈的忧患意识闻名的企业领导者。早在2000年《华为的冬天》一文中他就写到“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此时的华为正以220亿元营收29亿利润位居全国电子百强之首。
正是始终如一地居安思危,促使华为自2004年成立海思以来坚定不移地对其进行战略性的投资,尤其是在手机芯片领域,纵使历经K3、K3V2、麒麟910多款产品未被市场认可,也从未放弃,终于取得2017年全球芯片研发(IC)领域的第7名,能够让华为相比中兴被美国制裁时的境遇有云泥之别。华为海思,是忧患意识的产物,如今备胎转正,这是海思的时运,也是华为的底气,同时意味着未来海思的担子更重了,华为也将迎来发展中的关键性转折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过境迁后,回过头来看,因中美贸易战而被波及对华为一定不是坏事。
(版权说明:本文由中油网编辑,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可以添加上方关注。希望大家在阅读后踊跃评论和点赞,也可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以示对我们的支持!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