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网讯5月31日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可谓是与日俱增,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8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42亿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也已经成为了一个车轮上的国家,作为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汽柴油就成为了所有人最关注的话题,最近很多人关注到一个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国际油价下跌,国内的汽油却在涨价呢?好像国内油价比国际油价高了不少。
国内油价真的很高吗?
根据国际知名媒体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或将于6月份决定提高原油产量,以弥补伊朗和委内瑞拉等地区的供给不足。此外,沙特、俄罗斯和阿联酋的能源部长讨论把产量每天增加约100万桶。该消息令国际油价承压下行,从5月28日开始,国际油价快速下挫,布伦特原油交易下跌1.41%至每桶75.29美元,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下跌2.05%至每桶66.49美元。
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18年5月25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提高260元和250元。专家指出,最新一次价格的上调幅度为2018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最大涨幅。截至目前,国内汽、柴油价格2018年已累计每吨分别提高720元、700元,整体呈现涨多跌少的格局。
具体油价来看,根据中国成品油价格网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的93号(92号)汽油价格均价在6.7-7.92元之间,97号(95号)汽油价格均价在7.1-8.38元之间,这就让大家不禁想到了一个段子,段子里面是这么说的:2008年3月20日的时候,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的时候,国内汽油均价以93号汽油计算6.3元/升,十年后的2018年5月26日,国际原油每桶价格75.29美元,国内汽油的均价却到了7.4元/升,国际油价十年下跌了48.7%,但是国内油价却上涨了17.5%。
这也怪不得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说,中国是全世界汽油价格较高的国家之一,像美国的汽油价格均价也就在4.7元/升左右,那么为啥中国油价会高那么多呢?
为什么国际油价下跌 中国汽油却涨价?
正如上面十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的确是差距巨大,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下跌了,国内油价却上涨了,这实在是一个似乎让人无法理解的问题?然而,问题却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是并不是所有的国际原油都可以被提炼成汽柴油。其实我们要关注一个问题,这就是国际油价它的标的是国际原油价格,原油是什么是提炼汽油的原材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石油,在石油的提炼与精炼过程中,汽油是其提炼的一种衍生产品,根据市场上公开数据显示,国内的汽油提炼水平的成品油率在60%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左右,所以在石油提炼的过程中,这种损耗是相比于国际平均水平高不少的。
二是中国的汽油税负水平较高。曾经,中国石油专门发文论述过国内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根据这篇内部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升汽油中,有26.81%的消费税,14.53%的增值税,2.89%的城建税,1.75%的企业所得税,1.24%的教育附加税,0.83%的地方教育附加税,当我们把这每一类税费加到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一升汽油中税费已经高达了48.05%,而真正汽油的成本价只有51.95%。而从2008年国际油价达到高点之后,基本上每次国际油价下跌,国内就会把握机会增加国内的汽油税费,多次调整了燃油消费税,这也就导致了在2014年11月、2014年12月、2015年1月、2018年3月等多次上调,这种多次上调导致了在很多时候在消费者自己的体验角度来看,国际油价下跌了,但是汽油价格不仅没有下降,甚至还会涨价,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在我们提炼能力不行、税费又较高的情况下,出现油价上涨也是可以理解的了。但是,肯定还有人会问,为什么国家会对汽柴油增加了那么多的税费呢?难道国家不知道这种税费最终将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吗?
其实,从政策制定部门的角度来说,政策的制定者不会不知道税费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那么这么做就肯定是有目的的,重要原因有两大方面:
一方面,石油是化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化石能源是一种无法再生的资源,中国的石油储备其实并不丰富,所以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降低石油这种战略资源的消耗是对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对于这种资源产品,以市场手段进行调节无疑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了,所以以税费的方式进行价格手段调节,对于推动减少汽车使用,减少能源消耗是非常有利的。
另一方面,汽车尾气是近些年来中国雾霾天气等空气污染产生的重要原因,纯粹的化石能源消耗几乎难以避免产生空气污染,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在短时间内也难以降到和汽油车成本接近的水平,那么为了进一步鼓励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空气的污染,通过提升汽油价格,让使用汽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用车成本形成明显的价格差,将会对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