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网5月29日讯 据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沪伦通首款产品或于2018年底前推出,随着期货产品国际化的步伐,外资增配中国资产将是投资市场的常态。
周二(5月29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十五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发表演讲称,当前,国际机构投资者普遍低配中国资产。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人民币国际重要性的不断上升,今后一个时期,外资资产配置流入增加将是一个常态。
方星海指出,允许外方控股合资期货公司的新规即将生效实施,内地和香港衍生品跨境交易即将到来,境外上市的红筹科技公司将在不久后于沪深股市发行CDR,年内将争取推出“沪伦通”首款产品,更多期货品种将推进国际化。
在此次演讲中他特别提到,鉴于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日益融合,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建立了半年一次的双边高层监管机制,就H股监管、沪深港通业务、期货衍生品监管、打击市场操纵等行为加深合作。两地证监会签署了跨境衍生品监管备忘录,为即将到来的内地和香港衍生品跨境交易做好准备。
这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重要喜讯。经历过2015年股灾后,内地投资者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提高,产生了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的强烈需求。香港衍生品产品成为了他们热炒的对象。
目前在香港交易所买卖的衍生产品主要包含期货和期权,其相关的资产可以分为股市指数、股票、利率、定息(债券)和黄金期货等等。
据悉,在国内,由于利率市场化加剧利率波动,很多内地投资者都会用利率掉期(即利率互换交易)作对冲工具;而人民币汇率也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汇率风险促使投资者纷纷买入外汇衍生品进行对冲。
除了利率和外汇衍生品产品,内地投资客对期货类衍生品的消费需求也是相当巨大。去年,港交所成立了前海联合交易有限公司QME,与LME一起打造现货大平台,然后与期货和国际市场联通。港交所希望在内地建立起一个类LME的大宗商品生态圈。
若以后内地与香港的衍生品跨境交易与监管机制能够日益联通和完善,无疑有利于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方星海表示,从产品、投资者、中介商、资金流等多个方面看,可以说,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建立雏形。资本市场开放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将继续推进。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