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月社融创有数据以来最高值,新增信贷也创1年新高。除债券融资之外,各分项均处于极高水平,居民贷款创历史最高,企业贷款创1年新高,非标融资(委托+信托+未贴现承兑汇票)更是创历史新高。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点评称,非标规模急剧扩张,并非季节性因素所致,猜测可能部分与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受限有关,但由于其他融资渠道并未出现明显减少,所以还无法完全确定非标爆发的原因。
方正证券任泽平也认为,地产调控导致开发贷转向表外,非标暴增。任泽平进一步指出,在房市债市调控背景下,银行增加了对实体经济贷款,资金出现“脱虚向实”迹象。
从结构看,企业和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长均较明显,纷纷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企业融资方面,票据融资大幅下滑,创历史最低;中长期贷款激增,创历史最高。
年初信贷投放冲量效应
分析师普遍指出,新增信贷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新增社融创出历史新高,体现年初信贷投放冲量效应。一位国有大行对公部的人士表示:“去年四季度我们囤了很多项目,1月份的投放量的确蛮大的,主要是PPP项目。整个一季度的信贷扩张都会比较大。”
但1月信贷数据仍低于预期,此前市场预期值1月新增信贷或超去年同期“天量”,但实际并未如此。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首席金融市场分析师李刘阳指出,这很可能是经过调控或压缩后的结果。央行春节前提高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或许就是针对此前信贷投放过猛。
表外融资大爆发
社融新增规模3.74万亿元,预计今年银行表外融资的贡献会上升。1月表外融资更是全面爆发,除债券显著减少外,委托、信托、未贴现票据均处于历史高位,总非标规模甚至超过了2013年。非标融资此前经历2013年-2014年调控之后曾一蹶不振。
具体来看,信托贷款为3175亿元,较上月翻倍;委托贷款为3136亿元,银行未贴现承兑汇票高达6131亿元。表外融资合计占比为33%,连续三个月高位,这在近三年都未曾出现过。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点评称,非标规模急剧扩张,并非季节性因素所致,猜测可能部分与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受限有关,但由于其他融资渠道并未出现明显减少,所以还无法完全确定非标爆发的原因。方正证券任泽平也认为,地产调控导致开发贷转向表外,非标暴增。
申万宏源也指出,表外社融同环比均大幅多增,预计与地产信贷受限、金融去杠杆以及债市冲击导致资金流向表外有关。表外在纳入MPA考核的背景下仍大增,我们猜测或由于监管尚未全面铺开及银行有所应对。
民生银行首席分析师温彬点评称,表内控制以后,需求会从表内转到表外,一些贷款转到了类信贷融资,主要是表内表外的转移。
东兴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郑良海也点评称,表外业务近期一再抬头,表明表内资金向表外转移动力增强,同业业务也居高不下,发行成本大幅上升。郑良海称,通胀水平走升,金融机构野蛮生长,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收紧预期,一季度表外业务纳入MPA监管也将更严格。
企业中长期贷款激增 创历史最高
从结构看,企业和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长均较明显,纷纷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企业融资方面,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攀升1.52万亿元,为历史数据高点,占全部贷款的74%。显示企业经营活动复苏迹象较强,主要受到PPP项目加速落地、以及政策性贷款投放推动。但是,票据融资大幅下滑,创历史最低。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点评称,票据融资下滑主要与10月之后利率快速上行有关,票据对于资金面最为敏感,导致票据规模急剧下滑至历史最低值。
中金固收团队指出,不少企业中长期贷款都流向了基建领域和城投平台。此外票据融资进一步下降4521亿,反映企业融资需求出现了一定改善。东兴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郑良海指出,宏观经济四季度以来回暖,工业品价格带动企业生产投资,因此银行放贷意愿修复。
居民贷款方面,房地产调控背景下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仍然保持较大的增长幅度,1月新增6293亿元。尽管绝对规模暂时创新高,但在全部信贷占比从峰值的103%持续回落至31%。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点评称,居民贷款创历史最高,其中主要因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创历史最高,可能与房地产贷款滞后发放有关。由于目前房地产销量下滑趋势已经出现,按照上述逻辑,未来居民中长期贷款将逐步回落。
中金固收团队另外指出,一方面是去年积压的房贷延到今年年初释放,另一方面与近期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量好于预期,房贷需求从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三四线城市有关。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