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继特朗普胜选、油价飙升后,近日全球再通胀又增添了一把火,“中国制造”涨价了。
今年9月PPI逾四年来首次转正,随后10月PPI更是同比大增1.2%。明天统计局将公布中国12月PPI数据,市场预期11月份的CPI和PPI均将同比增长2.2%,CPI与PPI或将在2011年9月之后、时隔5年之后再次出现“交叉”。
PPI的回升,意味着中国的上游原材料价格已经回升。中国作为世界的一大出口国,其供应品的价格上升,将带动全球消费品价格的上升。
咨询机构Medley Global Advisors称,随着中国将其成本上升传导至其他国家,全球的价格很快会回升。
瑞穗分析师沈建光也提出,中国已经在通过出口的方式输出通胀而非输出通缩,不过同时,全球价格的增长也会反过来增加中国企业的成本。
自11月初特朗普当选以来,受其大幅财政刺激影响,全球通胀预期迅速升温,全球债市受此影响大幅下跌。
11月末,OPEC八年首次达成减产协议,原油大涨逾10%。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再次浮现。
中油财经网认为,通胀是未来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要买股票防通胀。未来宏观经济的主要逻辑是通胀,而不是通缩:供给端产能释放严重低于预期、需求拉动、原材料涨价成本推动、汇率贬值输入性。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