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要闻 > 财经要闻

聚焦2017年全球宏观经济与投资市场 中油与您共启掘金之旅

文 / 雷琪 来源:中油网 2016-12-07 10:33

2016年关将至,中油财经网独家解析2017年全球宏观经济。从美国经济到欧洲政治动荡再到中国GDP预测,和您一起共启2017掘金之旅。

国际宏观经济

美国经济保持温和增长态势未来加息路径将非常平缓

2016年以来,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复苏态势,但经济增速与上年相比有所放缓。我们预计,2017年美国经济将维持当前温和增长态势,经济增速或略高于2016年。

分行业看,制造业仍然是制约美国经济持续改善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占美国GDP的比重约为12%,占就业比重为8%,对服务业和金融市场也有较大影响。制造业增速自2015年年初以来呈现下行态势,当前同比增速仅为1%左右,与2010年超过7%的高点相比明显回落。

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2016年一再推迟加息时间,主要是出于对后续经济复苏势头的担忧,英国脱欧等外部因素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表面的政策目标看,就业方面,2016年以来美国失业率一直维持在4.9%左右的低位,劳动参与率自二季度起开始出现上升迹象,新增非农就业维持在较高水平;通胀方面,2016年以来通胀维持上升势头,1-9月核心CPI平均为2.2%,显著高于2015年1.8%的平均水平,并连续11个月高于2%的目标值。

虽然美联储官员对当前经济中的风险以及未来就业、通胀前景的判断仍然存在分歧,但总体上认为近期进一步加息的理由已经充分。我们判断,美联储必然会在年底前加息一次。

欧元区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受限政治格局更趋动荡

尽管经过多轮救助,欧元区政府债务总量以及债务/GDP比率仍在上升。受制于人口老龄化、刚性福利制度等因素,未来政府债务规模将继续扩张。

但是,货币政策的边际效果已经减弱,欧元区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越来越难以向上提升。在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机制下,每次新的宽松货币政策出台都是低债国向高债国妥协的结果,因此欧央行进一步宽松存在阻力。

欧洲政坛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加。希望依靠贸易保护主义保障自身利益、支持退欧、限制移民的呼声渐高,这与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主张相契合,其支持率节节升高。

2016年12月意大利已举行修宪公投,2017年德、法等国将举行大选。法国国民阵线领导人表示,如果当选将在六个月内推动法国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盟。高调反对现行难民政策的德国新选择党的支持率也有走高的趋势。

国内宏观经济

房地产小周期处于下行阶段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第一,房地产政策拐点确立,房地产小周期进入下行阶段。

第二,中国私人部门杠杆率已到达较高水平,接近于进入去杠杆过程。

第三,民间投资将延续低迷走势。2016年民间投资增速快速下滑,由2015年末的10%左右一路下跌至9月的2.5%。

总体上看,房地产小周期下行、去杠杆和民间投资低迷最终都将在三大需求上体现出来,2017年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投资方面,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行压力较大,制造业投资仍将低位徘徊,而财政收入放缓、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PPP项目落地缓慢等原因使基建投资面临不确定性,整体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

消费方面,2017年消费增速小幅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出口方面,当前全球贸易总量已经由2014年的19万亿美元缩减到了16万亿美元左右。在全球贸易萎缩、贸易保护抬头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增速提升空间依然有限,很难对经济形成较强的拉动力。

关于2017年GDP增速的预测,从乐观的角度看,假设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为2015年1%的水平;同时政府加大经济托底力度,将基建投资和消费增速分别维持在当前20%和10%的水平,我们测算2017年GDP增速将在6.5%左右。

2017年,随着总需求趋弱和大宗商品供给恢复,中国再通胀过程将趋于结束,通缩压力可能再度抬头。如果观察包含CPI、PPI和房价的广义物价水平,通缩压力将更为明显。

国际国内投资市场

美元或震荡走强大宗商品难以大幅上涨

2016年,发达国家货币中,日元表现强劲,美元指数先抑后扬,脱欧公投事件对英镑和欧元造成较大冲击,截至10月31日,英镑比脱欧公投前下跌18.5%,欧元下跌4.8%。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扭转上年持续贬值趋势,获得大幅回升。向后看,较好的基本面和其他地区的风险因素将对美元形成支撑,而欧洲政经格局存在较大变数,将使得该地区币值表现更为动荡。日本货币宽松效果和空间受限,全球避险情绪下,日元升值压力短期内或难以消除。受美联储加息预期扰动,新兴市场货币在2017年可能阶段性承压。

持续宽松的货币环境和偶发性供给冲击对本轮大宗商品上涨提供了支撑。货币因素方面,美联储加息节奏缓慢,全球货币条件仍处于相对宽松的状态;供给因素方面,产油国供给减少对油价形成冲击,极端天气对农产品造成影响,中国的去产能也推升部分商品价格。

往后看,虽然美元偏强或对商品价格形成压力,但供给方面,美国页岩油生产潜力仍有释放空间,工业金属产能过剩总体较为严重;需求方面,2017年中国经济将再度趋缓,印度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短期内难以形成需求替代。因此,2017年大宗商品进一步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

2016年,全球持续宽松的货币环境对各主要国家股市的估值效应表现分化,其中美国股市经过年初的调整后,重拾上升势头,欧洲、日本则维持2015年年中以来的低迷状态。相比发达国家,新兴市场股市表现更好。

往后看,低利率对股市支持效应分化的情况仍将持续,发达国家中,低利率以及向好的基本面对美股的正向支撑力仍然存在,而欧、日疲弱的基本面或部分抵消低利率带来的估值支撑。

中国债券收益率将出现新一轮大幅下降

从债务周期、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三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长期看,中国利率仍是易下难上。

一是中国正处在一轮去杠杆过程的开端,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在去杠杆初期,利率都出现快速下降,然后维持较长时间的低位波动。

二是从人口结构和制度改革层面看,中国在转型期的长期经济增速不太可能大幅高于日本、韩国5%左右的水平,中性利率水平仍有下行压力。

三是中国经济转型路径可能会更类似于日本、韩国,而非拉美、东南亚,经济转型和债务融资需求趋弱将增加利率下行压力。

2017年中国房地产小周期将处于下行阶段,经济减速压力较大,且中国正进入一轮去杠杆过程。随着经济减速、资金需求减弱,2017年债券收益率将迎来新一轮大幅下降。在此过程中,尽管汇率可能带来阶段性扰动,但最终仍会服从基本面和利率的变化趋势。

从银行资产配置行为看,2017年银行“缺资产”的情况可能更加突出,债券配置需求将增加。

2017年信用风险将继续上升,但信用利差整体上会继续与无风险利率同向波动。2017年,在总需求趋弱、工业品价格存在止涨回落压力的背景下,企业偿债能力将趋于下降,其中传统周期性行业下降压力更大。

A股市场较难向上发力把握结构性机会

2017年,在整体盈利很难出现趋势性回升的情况下,A股市场向上发力的必要条件是货币宽松边际力度上升。考虑汇率、资产价格、房地产调控和企业去杠杆的政策协同性,货币政策空间再度打开仍然需要等待。

2017年,楼市资金是否会转向股市值得关注。从长周期看,股市和楼市之间共荣共衰关系占主导。从短周期上,2014年以来,股市和楼市之间的阶段性背离只是在货币条件宽松预期强化支撑下,不同类别风险资产间的配置轮动,从本质上讲,两者的驱动本源并无不同。在货币放松预期强化、A股整体估值吸引力再度出现之前,楼市趋冷不必然带来资金向股市的流动。相反,地产景气度下降拖累盈利预期反而可能使大蓝筹的相对走势由强转弱。A股中的“大指数”受周期性行业的影响较大,而后者与宏观经济预期变化的关系较为紧密,楼市趋冷带来的基本面压力对指数产生压制。

总体上,2017年A股“大指数”较难向上发力,即便在货币宽松条件具备时出现一波反弹,对行情的持续性和高度也需要谨慎看待。

具体到2017年,A股市场的掘金机会可从两个方向把握:一是受政策扶持、符合产业转型方向的高端制造业以及新型消费领域获得相对收益的概率较高;二是受周期波动影响小、盈利变化相对稳定的行业,如公用事业、机场、高速公路、医药以及必选消费品领域。特别是在利率再下台阶的过程中,这些行业中股息收益率较高、具有债权投资属性的个股容易成为受追捧的对象。

+1 35
文字关键词:
名称 价格(元) 涨跌幅
美国原油期货 63.97 -1.9015%
布伦特原油12 66.29 -1.4422%
93.4574 +0.3246%
现货黄金 1777.1 -0.5996%
现货白银 23.21 -1.2761%
黄金T+D 372 -0.5055%
白银T+D 4971 -1.7977%
安全联盟行业验证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