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首页> 要闻 > 央行

对冲维稳资金面 中国央行开展MLF操作共3390亿元

文 / 张如林 来源:中油网 2016-12-07 08:33

周二(12月6日),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央行对24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3390亿元,其中6个月1510亿元、1年期1880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85%、3.0%。

交易员称,今日市场上隔夜供给较多,多数机构轧平头寸不成问题,但“大家都预计后面会紧张,所以不太愿意出长钱。”

资金面上,周二隔夜shibor报2.2990%,下跌0.90个基点;7天shibor报2.4930%,下跌0.4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3.1039%,上涨1.50个基点,连涨34个交易日。

昨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了1200亿元,创近一个月以来单日回收资金高点。其中,央行进行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2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1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以及今日有1800亿逆回购到期。

中信证券专家点评称,央行操作依旧体现为对冲维稳和“缩短放长”的特点。

从量上看,央行近日公开市场连续净回笼,且本周预计有9350亿元逆回购到期和115亿元MLF到期,总共到期量达9465亿元,在此之下央行投放MLF意在对冲和维稳。从期限上来看,此次央行MLF续作与此前情况一致,再次体现央行以维稳资金面之余,“缩短放长”的政策意图,温和抬升市场资金成本。从价上看,操作利率与上期持平来看,利率中性态度依旧未变。

他表示,虽然在中短期内,资金面中性偏紧仍然是趋势,但市场也不必过度悲观。

首先,从9月份资金紧张时央行的公开市场净投放,以及13年12月钱荒时期央行放水的经验来看,如果近期市场出现资金过度紧张,预计央行还是会出手维稳市场的。

其次,虽然 10月以来中国各项经济数据总体向好,但未来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及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房地产行业陆续出台各地方的调控措施,未来不排除经济增速出现新常态下进一步放缓的可能。

第三,近期美元有所回调,人民币汇率短期压力有望暂时缓解,或有助缓和债市利率上行压力。

恐慌情绪恶化 中国国债再度遭抛售

因市场对资金面紧张担忧不减,中国国债周二再度遭抛售。

周二,中国十年期国债期货、现券价格再度大跌。中国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3价格盘中一度下跌0.7%,较昨日结算价一度跌0.82%,收盘跌幅收窄至0.49%,报97.58。

将于2026年到期、票息2.90%的国债成交收益率盘中大涨近10个基点,涨幅进一步扩大至3.145%,为2015年11月以来最高。该品种价格开盘即大幅下跌。

交易员称,大行货币基金赎回市场传言未消,引发降杠杆忧虑持续发酵;而央行公开市场单日净回笼创近一个月高点,令资金面担忧不减,再引发机构抛压加重,一级国开债招标需求亦遇冷。

交易员表示,“负债荒”、“去杠杆”、恐慌情绪共同促成了市场超跌。

他指出,债市恐慌性下调背后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在当前非典型紧缩周期中,银行体系面临“负债荒”,因此引发基金赎回并导致债券市场踩踏;其次,“负债荒”下银行间同业存款的缩水,叠加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间的相互去杠杆,催生了此轮基金赎回行情和债券期现货的回调。此外,除了负债荒和去杠杆方面的原因,债市跌幅之大还体现出了市场的恐慌情绪。

有分析师认为,信用债的调整压力开始向利率反向传导。他表示,信用债的加速调整会增加市值计价的产品估值压力,为了减少账面亏损、应对赎回压力或降低产品杠杆,投资者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卖债减仓;二是通过国债期货等工具对冲。

整体来看,缺少有效的对冲工具,以及信用债发生风险时的流动性缺乏,会导致信用债的调整压力向利率品传导。此前,由于信用债的调整是滞后于利率债的,基本是从11月中下旬才开始出现明显调整,因此信用对利率的负反馈近期可能会更加集中的爆发。

+1 41
文字关键词:
名称 价格(元) 涨跌幅
美国原油期货 63.97 -1.9015%
布伦特原油12 66.29 -1.4422%
93.4574 +0.3246%
现货黄金 1777.1 -0.5996%
现货白银 23.21 -1.2761%
黄金T+D 372 -0.5055%
白银T+D 4971 -1.7977%
安全联盟行业验证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