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析一个现象:
台湾实现普选后的两位总统陈水扁和马英九有个共同点,上任时满意度都高达七八成堪称万民拥戴,但任期将近结束时满意度都只剩一成多还人人喊打。蔡英文更不用说,这才上台几个月满地度就一降再降。
无论前后哪个在当今世界都是颇为罕见,一方面我似乎只记得普京的满意度曾经有超过70%,另一方面小布什执政末期的满意度号称是创了美国历任总统最低记录,这样都还保持在30%之上。
台湾很神奇,居然让这两种本来都很罕见的奇观同时发生——看台湾总统的民调大起大落简直就跟坐过山车似得。
台湾式民主其实更像是鲁迅描述的传统顺民思想在民主时代的特色体现——渴望强人政治,极易对政客形成偶像崇拜,然后幻想自己幸福地生活在伟人政治下。可是民选时代诞生的领导者基本不具备枭雄的气魄和格局,也无法承担民众对其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希望,这时民众就会选择造一个新的政治明星来打垮旧人。
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传统中华独裁思维的变种。下面中油财经网小编就来和一起聊聊台湾的民主。
台湾民主存在的问题:
1、族群对立严重,政治矛盾深刻,投票率病态般的极高。
台湾历年大选投票率都极高,巅峰达到八成,2012年因为投票日临近春节部分人没有返乡投票,即使这样依然有高达74%的投票率。通缉犯即使知道去投票站意味着会被抓去坐牢也要去,很多家庭、情侣会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分手、家庭破裂。
对比一下,美国12年大选投票率不到五成,德国和日本就更低——通常我们认为投票率越低代表民主机制越成熟,不管哪个党上台都不会做太过分的事,也不会影响到选民的基本生活,因而普通人对政治的热衷度偏低,毕竟大部分人在乎自己的收入远过于在乎国家大局,因此参与政治的一般都是有相当程度认知和主张,有超越基础性民生的诉求。
但在台湾,不管懂不懂政治,看不看候选人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会去投票,要么是政治立场极为坚定铁打不动者,要么是对现状充满愤怒与不满者,自然又导致了社会对立冲突严重,政治立场不同者不能相互理性看待。
2014年台北市长选举,柯文哲最主要的口号就是打倒蓝绿高墙,这一句话之所以能拉到很多票,原因在于蓝绿的高墙真的太高太深。虽然选完柯文哲一直在继续加深蓝绿隔阂。
2、候选人只要靠反对就可以当选,选民根本不在乎政见是什么
2000陈水扁靠一句“打倒国民党”当选,2008年马英九又靠一句“惩罚陈水扁和民进党”当选,2016年蔡英文即将靠“国民党不倒,台湾不会好”当选。
在野党只要连续骂执政党就可以当选,这是件神奇的事情,选民的投票动力似乎只在于换掉执政党。
举个例子,蔡英文说要废除核电实现非核家园,又说十年内不会涨电价,这么冲突的两个政见放一起选民居然完全不在乎——在台湾核电成本一度是新台币一块多,火电成本一度是五块多,除了用爱发电我实在是没法替蔡英文找到废核还不涨电价的方法,除非蔡英文以后搞限时断电。
台湾人已经习惯了反对,但似乎不会去想光会反对解决不了问题。
而在1、2的基础之上我们去想,如果靠操作族群对立、政治撕逼和反对就可以当选,谁还愿意花心思去搞经济民生国家发展?
3、全民小清新化,换句话说也就是民粹化。
全民小清新化的体现在哪里呢,缺乏国际观,格局狭隘,思维盲目。
国际观这种东西不是说你出国留学就能有的,举个例子好了,有位长期担任民进党发言人的徐佳青小姐是蔡英文的重要嫡系,是留美硕士,她丈夫还是美国人,担任过台北市多届议员——这样的资历看起来应该很有国际观吧?
但是,徐佳青2011年在TVBS节目上和陈文茜有一场经典的辩论——徐先是说台湾与大陆的贸易出现严重逆差抨击马英九的大陆政策,被陈文茜和赵少康无情打脸她才知道台湾对大陆是大顺超。接下来徐毫不气馁又表示跟大陆贸易额占比过高对台湾是伤害,高分贝表示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当陈文茜问多少的比例比较合适时候,徐回答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较好,当场被陈文茜打脸说那时候正好是40%——这还是民进党发言人这般精英人士,你能想象秦刚或者洪磊犯这种低级错误的后果吗?
太容易拥有的一般都不会看重,相较于墙内的大陆,没有墙的台湾人似乎并没有了解世界的欲望与行动,大部分台湾人对大陆的认知远不如大陆人对台湾的认知。你乎每次讨论台湾的问题虽然也有很多喷子,可理性探讨深入分析的是主流。
民主的本意是选出优秀者发挥其才能治理国家,而台湾人却希望领导者事事做民调来决定政策方针——选总统的意义何在。
与民主制度运行好坏密切相关的有三件事,法治环境、经济环境、教育环境,恰恰这三点现在都是台湾的软肋。
台湾的选举制度和种种特殊环境造就了立法机构的低质、低效,立法委员格局太小,主要的工作是跑红白帖和修路修灯。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