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改委为保障煤炭供应、抑制煤价上涨过快,可能计划每月将释放800万-900万吨煤炭先进产能。国家都开始调控煤炭价格了,煤价还能涨上去吗?
事实上,我国煤价上涨已有一段时间。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就曾在“2016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上公开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同比减少1.7亿吨,降幅高达9.7%,但由于上半年煤炭需求仍保持高位,因此煤炭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煤价快速回升。煤价上涨过多不利于去产能,不利于兼并重组,不利于优化布局,也不可持续。
国家发改委从改善供需关系的角度来抑制煤炭价格上涨过快,而非简单进行价格限制,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美中不足的是,仍是采取行政计划的方式增加供应,例如每月释放800万-900万吨,先进产能煤矿名单有70多座等。这种依靠“行政指令”释放产能,仍然可能扭曲市场配置资源,致使政府干预无效或低效率,难产生合意的市场结果。
实践证明,“行政指令”调控产能,往往让政府陷入怪圈中。有人将行政性产能调控比喻成一个“挖坑-填坑-再挖坑”、周而复始的怪圈,例如早年的电力供应。
电力过剩时,政府强力采取关停发电企业,过几年就会出现供电紧张,政府又大力鼓励新增发电企业,结果又过剩。我们很多行业的产能调控,往往都逃不出这个怪圈。
另外,由于GDP、或短期价格上涨等情况,各方利益势力会变相抵制产能调控。例如前不久爆出,河北十年来陷入“去产能、增产量”的诡异怪圈中。
虽然政府有着强大的资源和力量,但也需遵守市场经济的供需规律,产能过剩或短缺是行政干预供需关系的必然结果。其实,市场有其灵巧的均衡机制--“市场出清”,即市场通过价格的灵活性,来调节供需平衡。
以煤炭行业为例,一旦出现超额供给,价格就会下降,煤炭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将价格降低;落后产能只能降低产量直至退出市场,那样,市场也会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不存在产能过剩或短缺。
接下来我国钢铁、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产业去产能任务依然较重,当前煤炭去产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控失灵”,无疑具有非凡警示意义。这是在提示政府利用市场力量,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来进行产能调控,真正让市场决定企业的优胜劣汰。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