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学季临近,电信诈骗的魔抓伸向了学生和家长。接连两起准大学生被骗后猝死,引发社会再一次关注起电信诈骗。小编提醒,开学季是电信诈骗的高发季节,注意谨防受骗。
新闻回顾
8月19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道中坦村18岁女子徐玉玉接到了一通诈骗电话,即将进入南京邮电大学英语系就读的她被骗走9900元学费。在和父亲报警回家的路上,家境十分贫寒的徐玉玉突然心脏骤停,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昨日,《京华时报》报道,上海一名大二女生因收到诈骗短信,6100元学费被骗。
在开学季,有些诈骗信息专门为学生和家长“量身定制”。诈骗分子会发送诸如“学生成绩单”、“体检报告”、“检查寒假作业”、“返还学杂费”、“帮班主任投票”等含有链接的短信,学生或家长若不小心点击了钓鱼网址,就可能导致手机中木马病毒,银行卡被盗刷等。
电信诈骗猖獗的原因
细细想来,徐玉玉接到的诈骗电话号码开头为“171”,这个号码我们不陌生,在我国多地已发生多起涉及170和171号段的电信诈骗案。电信诈骗如此猖獗的原因有两大点:
第一:实名落实不严
实名制落实不严、号码实际归属地不明和监管措施不到位使虚拟运营商成为电信诈骗的温床。
其实工信部早就下发号称“史上最严实名制”的通知,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确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然而,从2013年就开始推广的电话实名制落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今年7月,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对虚拟运营商新入网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进行暗访,并对部分虚拟运营商在网用户实名登记信息合规率进行了数据抽测。结果显示违规比高达33.9%。虚拟运营商实名制落实不力在于大量代理商销售,而代理商又会分销给各网点,逐级分散消解了运营商的控制力。
第二:个人信息泄露
除了实名制落实不力,个人信息泄露和倒卖也为诈骗分子提供更多“猎物”。如今诈骗分子倾向于利用个人信息精准作案,目标呈“低龄化”趋势。很多人因此番放松警惕,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方了解其申请过助学金。
有媒体报道,有业内人士称“只要是听说过的学校”,他们都有数据。因此,消灭泄露和倒卖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高中加强对学生警惕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在政策制定层面对信息安全加以管控,才是应有举措。
个人信息和数据的严重泄露,电话实名制的推广不力,运营商打击电信诈骗的力不从心,个人安全意识的淡漠,这些因素导致电信诈骗的土壤始终肥沃。
“徐玉玉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工信部、公安机关、虚拟运营商等多方需要将打击电信诈骗上升至“人命关天”的高度,同时也要有“刮骨疗毒”的决心与力度,大力打击电信诈骗,有效落实电话实名制,对相关虚拟运营商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肃清违规行为,打击泄露和倒卖个人信息的犯罪分子,增强对公民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和宣传力度。
期待类似悲剧不再出现,期待社会的进步不再以血与泪作代价。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