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央行时隔半年重启14天逆回购,消息一出引发债市轩然大波,10年期国债创下4月以来最大跌幅,一时间股市债市都有了不小的震荡。但是专家分析,此次央行重启逆回购不是在进行货币收紧政策而是为了把宽松货币政策延后。
央行是在延后宽松货币政策而不是收紧
我们知道,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量型调控工具,例如存款准备金率、正逆回购、SLO、MLF、央行票据等,另一类是价格型调控工具,例如利率、汇率等。
而纵观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历史,通常会有非常明确的信号,体现为利率的上调,或者是资金的回笼,比如准备金率的上调,或者是发行央票、正回购等回笼货币。
如果央行直接上调存款利率或者准备金率,那么货币收紧的信号就会相当明显,比如 2007 年以及 08 年上半年,还有 2010 、 11 和 12 年。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宽松货币政策确实在延后。我们知道,16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持续低于预期,尤其是7月的数据公布以后,一方面工业投资增速全面回落,另一方面货币信贷大幅跳水,7月新增信贷仅4000亿出头,M2增速降至了10.2%,7月外汇占款下降了1900亿,各项数据意味着经济增速出现了较大的回落风险,因而市场对于货币宽松的预期大幅升温,不少人期待很快会有降息或者降准等货币政策出台。
判断降准等宽松货币政策延后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资产泡沫高企。 7月全国主要城市房价环比涨幅继续扩大,而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抑制资产泡沫,应该指的就是房地产泡沫,因此很难想象央行会在当前时点继续大水漫灌,给地产泡沫火上浇油。
二是通胀反弹风险。 虽然7月通胀下行到1.8%,我们预测8月CPI有望继续下行到1.7%,但近期菜价、猪价、油价等均有反弹,加之去年末存在低基数效应,年底的CPI有望回升至2%左右,央行放松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依然受到通胀反弹的制约。
三是经济短期稳定。 虽然7月货币信贷数据跳水,但是金融数据属于经济的领先指标,只是预示未来经济存在下行风险,但单纯就工业数据来看,7月6%的工业增速持平于年内均值,依然相对稳定。尤其7月的发电量增速跳升至7.2%,创下3年新高,7月钢材产量同比增长4.9%、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5.4%,也都是在最近两三年的最高点。说明7月的经济本身非常强劲,并不像6%的工业增速显示的那么疲弱。而8月以来的发电耗煤增速比7月又有上升,说明8月的发电量增速乃至经济也并未大幅下滑,依然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也意味着当前降息降准的必要性不大。
因此综合看来,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收紧,只是意味着降准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的延后。
央行重启逆回购的影响
央行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还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就是获得质押的债券,把钱借给商业银行。
目的主要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当然,同时可以获得回购的利息收入。操作就是央行把钱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把债券质押给央行,到期的时候,商业银行还钱,债券回到商业银行账户上。
当央行持续实行逆回购,即投放流动性时,此时市场上不“缺钱”,也就是常说的资金面宽松,就会使得相关品种的收益率处于下行通道。
如果加之未来经济增速放缓,还会导致市场利率逐渐走低,债券的价格便随之走高。此时投资者可以适当的配置债券或债券基金,来获得长期稳健的收益。
对股市影响:央行对于逆回购的运用,反映出央行对于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工具的偏好。央行不仅把逆回购放在调节银根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第一位置,而且央行报告也表明公开市场操作将成为央行管理流动性最为重要的货币政策组合。
央行对逆回购的偏好并非一时之策。通过逆回购操作还可以将货币市场的池子进一步做大,作为银行之间的交易,为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做好准备。
央行进行逆回购是为了解决市场流动性不足的状况,以应对银行体系资金紧张状况,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支持。逆回购预示着货币政策进一步趋“松”,对股市来讲是利好。
对债市影响:当然也有专家分析,14天逆回购重启或只是一个引子,隔夜利率上行是债市最大的的风险,或者隔夜资金的可得性下降、波动性上升,隔夜资金成本实质性上行。
如果央行有意降低隔夜资金的可得性,即使央行维持7天和14天利率不变,对市场而言效果仍等同于加息。
若再叠加上长端债市收益率上行,估值浮亏导致的止损或止盈,则长端上行幅度将更大,进入价格下跌-去杠杆的循环。这无疑对债市是一大利空。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