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全球已迈入负利率时代!为了支撑通胀,缓解本国货币升值压力,欧洲、丹麦、瑞士、瑞典和日本央行两年前已纷纷开始实施负利率政策。到目前为止,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国家和地区还在扩大,负利率程度也在增加。
最新数据显示,德国和日本的消费者正扩大储蓄规模,丹麦、瑞士和瑞典这三个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国家存款也达到了1995年来最高水平。
活久见,全球负利率时代,许多消费者和企业并没有增加支出,反而把更多的钱存起来。为何诸多国家负利率政策并没有刺激消费呢?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坚持将钱存入银行?
追本溯源——负利率政策在欧洲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负利率政策的起源地——瑞典。2009年瑞典的GDP衰退高达5.03%,通胀率低至-0.49%,为了应对国内严重的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瑞典央行采取极度宽松的政策,开始施行-0.25%的负利率政策,但最终未见成效于2010年放弃。
接着,丹麦步其后尘启动负利率政策,效果依然不佳。在两次失败后,欧央行在2014年还是下调了三个主要政策利率:对银行的隔夜借款工具,主要再融资利率和央行存款工具。
虽然理论上负利率政策可以促进信贷、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消费与投资,但事实上,银行信贷是否扩张取决于银行放贷意愿、市场的需求、市场的信心以及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状况,负利率也根本解决不了“流动性陷阱”问题。长期供给廉价资金将大大增加资产泡沫和投机的风险,进一步推升债务压力。
中国的负利率并非“负利率政策”
再看中国市场,关于负利率的讨论也是比比皆是。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超过国有大行上浮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紧接着2月又超过股份制银行,这标志着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真实的负利率时代。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第四季度和2016年前两个季度的CPI均已高出国有大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
举个例子,假设存款10万元,而全年CPI在2.3%左右,也就是以2.3%为通胀率,而国有大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大致为1.75%,那么到期本息合计为101750元。根据现金价值,以2.3%的通胀率对到期本息进行折现,即一年后101750元仅相当于现在的99462.37元,也就是说,在这几家银行存10万元一年期定期,到期实际上是净亏537.63元。
1997年之前,中国实行储蓄存款保值政策,当存款利率低于通胀率时,商业银行要对储户贴补存款利率低于CPI涨幅的差额部分,即实际存款利率不会是负数。然而2003年后,储蓄存款保值政策就再没有兑现。
那么,既然负利率已成事实,又没有保值政策出台,为什么大家还是依然青睐银行储蓄呢?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中国所谓的负利率和日本以及欧洲的负利率政策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举个例子,假如你存钱进银行,名义利率(你所看到的各大银行显示的利率)一直就是正的,只不过相比通胀比率,你的资金在实际使用中遭遇了缩水,但你的账面金额依然是增加的。简单可归结为:名义利率为正,实际利率为负!所以对于保守的投资者来说,选择银行储蓄是很正常的事儿。
负利率时代的投资建议
对于中国而言,虽然负利率并非负利率政策,但是存款利率的下降确实不争的事实。在实际利率为负的时代,我们要学会存款搬家,寻找高于通胀率的稳健性投资产品来替代银行储蓄,激进型投资者可以参与风险偏高且收益高的投资产品,或者创业型项目投资,保守型投资者则可以选择一些保本理财产品,比如基金国债等。
时代在变,需要打破单一的储蓄理财模式,学会如何理财投资,力争让收益率远远甩开通胀率几条街,这才是开启财富的正确模式。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