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0日下午到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考察,并在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金融系统座谈会。李克强上任以来至少已经11次考察银行。这次他考察央行与建行,背后又有哪些信号释放?
李克强此次考察之行,有三位副国级高官参加,分别是分管金融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有“国务院大管家”之称的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央行行长周小川。这在总理的历次考察中是非常罕见的,过去10次总理赴银行考察,这一情况也从未出现过。
从各自分工来看,三位副国级领导参与金融问题的调研并不意外。但连续两年在京考察金融机构并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无疑显示了金融问题的重要性及复杂性。
比如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当下无需讳言,但方法各有不同。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刚刚在第五届金融街论坛上表示,要鼓励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不良资产领域,以此作为降低杠杆率的重要措施;《人民日报》21日则刊登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发来的稿件,特别提到了重庆对金融行业“约法三章”,包括股权投资基金不许搞股转债、债转股。
多项金融问题目前仍有待凝聚共识。距离每年7月以分析经济形势为议题的政治局年中会议日益临近,考察得到的结论或将为高层定调提供研判依据。
考察议题影响哪些政策出台?
考察金融机构对于央行降息降准的影响或许不那么直接。2014年央行的两次降准与一次降息的确都发生在李克强考察金融机构之后的两周之内,但2015年央行五次降息降准与李克强考察银行的时间关联度便并不密切。毕竟,考察银行更多聚焦于资金配置和投向结构,而调整货币政策更多要视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而决定。
有专家便表示,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仍然存在的前提下,当前央行降息的空间不大。而近期跨境资本流动趋稳,央行亦适时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资金面总体无忧,央行降准的可能性亦在降低。
当然,在年中召开金融座谈会,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向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议题。今年5月,M2和社会融资存量双双回到13%以内,货币政策明显趋向于稳健。
下半年,货币政策 “稳健”与“灵活适度”的天平是否会发生变化,或许有待进一步研判。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