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少定价权,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以往国内企业对市场价格的发展并不了解,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既不预测大宗商品价格的未来,也不参与其价格形成,原油和铁矿石就是最典型的两个例子。当然,这里面也有政策限制的因素。总之,过去的十多年,中国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上面的损失相当的惨重。这也是证监会提出研究推动商业银行和其他有关金融机构有序进入商品期货市场,鼓励和支持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管理风险的原因所在。
要获得定价权甚至成为世界定价中心,有几个必备条件:
第一就是交易所在世界上要有竞争力。目前国内的交易所绝大多数都是官办,一旦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商品期货市场,这些官办机构很难在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因此这一点成为目前国内交易所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第二,交易规则要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要经得起推敲,需要获得市场认同。如果市场不认同,那么相当于自娱自乐了。因此透明、规范应该是基本要求,一个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且能够吸引国内外市场玩家广泛参与的交易规则,才有可能实现交易活跃,市场容量大,形成一个较透明的贴近市场的中国价格。另外一方面,交易规则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对外推广宣传,了解、使用某种价格机制的市场玩家越多,则这种定价机制的影响也就越大。这就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我们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期货市场属于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大生产商,杠杆高、波动大是基本特征,如今对期货市场不甚了了的中国小投资者却趋之若鹜。国内期货市场与A股一样,过度投机和违法违规行为泛滥,经常自己玩出市场灾难,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市场,怎么可能具备全球定价的功能呢?这些与我们的交易习惯、交易制度、交易通道、交易设备等等有密切关系,还与监管部门对风险防范重视不够有重要关系。正如方星海指出的那样,必须要有适度而有效的监管,不断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合理的市场交易秩序。
第四,国内缺乏大宗商品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熟悉国际期货市场的专才。这方面要加强人才的“走出去”,多派人到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这样的国际定价中心去学习,看看人家的机构发展理念是怎么的。另外还需要看到,争取商品市场的定价权,也离不开人民币不断国际化的过程。
证监会提出要进一步推动期货市场发展,打造全球商品定价中心。但中国要实现目标的困难不小。中国在市场构建方面要跨越几个难关,包括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交易所,定价机制要经得起推敲并获得市场认同,要培养相关的国际专才,特别是要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建立合理的市场交易秩序。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实现发展期货市场的目标。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