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乘坐滴滴与柳青一起现身王府井时,吸引了无数目光。
这几天,互联网界最大的事莫过于苹果斥资10亿美元投资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滴滴出行,苹果CEO库克还专程来到中国,说自己是“滴滴的第三亿零一名乘客”。
苹果从不轻易出手投资,这次为何选择滴滴?最常规的解释是,苹果看好滴滴所代表的巨大中国市场。另一种说法显得“高级”一点,即苹果为的是对抗投资了Uber的谷歌。两种说法折射着共同的现实: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愈来愈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这首先是人们日常的感受。几年前,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总被诟病“抄袭”,所谓创新,只是把国外成熟的模式“借鉴”过来做个“国内版”。但现在,许多人都有体会,国内优秀的互联网企业,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做得不比国外企业差,有的甚至超出国外企业。微博虽“抄自”Twitter,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 微信虽“借鉴”Whatsapp、Facebook,但平心而论已经是与二者理念截然不同的产品。竞争激烈的O2O、电商领域,凭借较为低廉的人力成本和巨大的市场规模,国内企业更是走出了一条国外企业无法想象的道路。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已经是美国硅谷之外全球第二个重要的互联网创新策源地。这些年国内涌现的优秀互联网企业,亦远远超过美国之外的其他各国。的确,在互联网应用领域,中国有市场、有创新土壤、有足够的商业和技术人才,可以玩出的“花样”很多。加之某种程度上,国内传统商业力量不如国外根深叶茂,行业内“互联网+”式的改革创新,遇到的阻力可能更小,用户的适应性可能更好。
这些,都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独特优势,也是这些年高盛、红杉、软银等国外巨头资本看好中国市场,反复重注投资的理由。这当然也是苹果投资滴滴的原因,但必须注意,苹果公司是一家科技企业,业务重心是产品而非投资。苹果出手,多半会是一个“参与者”而非单纯的“投资者”,可以期待,双方会在产品层面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这些火花,如果只用在中国市场,未免有些“浪费”;未来滴滴的全球化,将是大概率事件。至少,滴滴已经取代Lyft等其他打车应用,成为苹果心目中狙击Uber的第一人选。
这或许意味着,滴滴与Uber的战火将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而会烧到全球市场。或者用句更具民族自豪感的话来说,继家电、硬件等行业后,互联网应用的国产品牌,也“走向世界”了。国外投资者除了看重中国市场,更看重在这片战场上迅速厮杀成长起来的企业,他们所开拓出来的独特运营模式,有潜力被快捷地复制到全球。
这不能不说是让人兴奋的事。就和硬件领域的华为、中兴、小米一样,中国市场不再单纯以需求的形象出现在全球投资者眼中,也不再仅仅是有钱任性的“买买买”,中国市场上的供给方——兢兢业业的制造者、运营者们,亦开始在全球商业体系中占一席之地。
前路漫漫,中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不过十来年,有的只有三五年,虽说模式轻、时机好、有大佬投资加持,但距离真正成熟的跨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一些“中国式”的习惯和做法,恐怕也必须更新淘汰。这样,中国互联网企业,才能踏上更具洞察力和创造力的下一个台阶。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