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月18日)据机构分析2016年金融市场或将发生两大意外,其一、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跷跷板”跷回实体,终结金融牛市,其二、美国复苏不及预期,货币宽松预期再起。
机构与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对于前者,应关注中央具体措施、特别是地方政府积极性怎样,对于后者,应关注美国资产价格对加息的反应。过去两年有两条逻辑主线主导国际国内经济运行,今年可能出现的两大意外就来自两条逻辑被打破:
从2014年3季度开始,A股股指在经济持续走弱的背景下大幅走强,债券市场也走出一波牛市行情。如果因为中国宏观经济滑至底线,引起政策反弹,这种实体冷而金融热的“跷跷板”将跷回实体,实体经济随之复苏,而金融市场的泡沫化过程减弱乃至终结。
上述报告首先指出,偏向金融市场的跷跷板缘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宽松货币政策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出现阻塞。在经济增长下滑倒逼货币政策放松的时候,银行间充足的流动性无法传导至实体经济,在银行间市场形成了流动性“堰塞湖”,推高了资产价格。
报告认为,本届中国政府有两个不容触碰的“底线”: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目标,未来五年GDP平均增速不能低于6.5%;二是保障就业的硬任务。一方面是硬目标、硬任务,另一方面是疲弱的实体经济,如无强有力的刺激政策,2016年的GDP增速将跌破底线。加大对实体经济刺激力度势在必行。而在供给过剩的中国,这种刺激政策只能通过需求面发力来实现,而供给端改革着眼结构转型,培育长期增长动力,无法达到短期托举经济的目的。
报告预计,一旦强有力的刺激需求政策出台,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将被激发,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传导路径将被打开,形成对于流动性“堰塞湖”的泄洪,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跷跷板也将跷回实体,金融市场泡沫化的过程将减弱乃至终结。在刺激需求的政策作用下,实体经济改善,股市行情将继续震荡行情,市场风格将从“讲故事”的成长股切换为地产股、周期股,而债市的牛市也将告一段落,大宗商品则很可能迎来一波较大的行情。
报告认为,这一意外来自于美国并没有解决危机前的结构问题,依然在“走老路”。本轮复苏仍旧建立在资产价格的上涨之上,离开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复苏过程很可能不可持续。
报告指出,美国经济结构由于“去制造业”的空心化,其经济增长往往建立在资产价格泡沫带来的支出增加上。在次贷危机之后,由于中国巨大的过剩产能压低了全球的资本回报率,奥巴马政府的“制造业重回美国”战略未能成功。此次美国的经济复苏仍旧在走靠货币宽松推高资产价格的老路,随着联储进入加息,复苏进程很有可能不及预期乃至反转。一旦出现复苏不及预期,加息周期可能终结,新的宽松预期将会出现,这与目前联储官方宣布的一年四次的加息节奏,以及市场预期的一年两次,有较大差别。
报告预计,一旦美国货币政策出现拐点,美元将重回弱势,100可能是美元指数的年内高点,这将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同时,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波折和美元的弱势,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出压力将会减弱,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也会有所缓解。
当然,现在市场的主流预期仍是美国经济复苏,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但机构认为,今年市场仍有可能遭遇以上两大意外。从上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来看,政策基调已经明确,下一步应关注具体的措施,特别是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而对于美国的复苏进程是否波折乃至反转,应密切关注美国资产价格对于加息的反应。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