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宝之争中,宝能系动用了300多亿资金买入万科24.26%的股份,也打响了万科管理层的“保卫战”。随着事情的发酵,越来越多的关联方牵扯进来,此事也已经惊动了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三大金融监管部门。
2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证监会正会同银监会、保监会对此事进行核实研判。在此之前,深交所已发出两份《关注函》,分别要求钜盛华和万科A作出相关的信息披露。
只不过,这次事件涉及的问题远远超过了单个监管部门的管理边界,也给未来事态的发展添加了不确定性。北京青年报写到:
“宝万之争”虽然起于宝能系在二级市场上买入万科股份,属于证监会的管辖范畴,但随着对其资金来源的追问可以看到,除去杠杆资金以外,其主要的来源还包括三方面,宝能系的自有资金、以“万能险”为主的保险资金,以及层层穿透之后的浙商银行理财资金,涉及的很多内容已经越过了证监会的监管边界。
在保监会方面,其已经连续下发多个文件管理险资风险。
上海证券报称,12月24日,一份《关于召开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风险防范工作会议的通知》紧急下发。根据通知,保监会将于12月29日上午9点召开上述会议,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将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而收到通知的上述单位主要负责人须参会。
“对于下周的这个紧急会议,各保险公司均表示出高度重视。从多家保险公司的内部反馈来看,目前确认参会的基本都是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且‘一把手’居多。”报道称。
在此之前,保监会已有三道金牌下发:
12月初,保监会向各寿险公司下发了《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现金价值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高现金价值业务。
12月11日,保监会发布印发《关于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设定标准划定了需要提交压力测试报告的公司范围,并且要求公司进行规定情景下的资产配置压力测试。
12月16日,保监会公布《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指引》及《保险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第3号),其中分别对银行存款投资、固定收益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投资的关键环节制定了内控标准和流程,将有效防范上述投资领域的主要风险和问题,比如股票投资领域的资产配置风险、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风险等问题。
其实上述文件很难追溯保险资金的资金来源问题,只要险资严守30%的红线,保监会无法对其背后的资本运作进行监管。资金这一块更多牵涉到银行和银监会。
财新报道,目前有关部门已经高度关注这一收购案可能透露的金融风险问题,部分监管部门已开始质询、摸底。12月22日,深圳市银监局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银行报送“宝能系”全口径信贷情况,以了解其是否过度融资,以及是否挪用贷款到股市。据了解,摸底初步结果已出。“宝能系”共贷款300多亿元,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占大头,但风险敞口未知。
其还提到,“宝能系”收购万科的资金至少包含在不同金融市场的四层加杠杆动作,真实杠杆累加超过10倍,而银行理财资金是重要的“金主”。
对于高杠杆举牌万科的问题,一向保持沉默的宝能集团27日首度回应称,从未过度使用杠杆融资:
信守约定、控制杠杆率、稳健经营、确保风险可控和资金安全是宝能集团的一贯经营原则。23年以来,宝能集团的信用记录良好,从未过度使用杠杆融资。
“万宝之争”背后问题之复杂可能不是一家监管机构能独立解决的,如果没有三大部门的联动,此事背后的逻辑链条难以真正理清。无论是财新的封面报道,还是北青报的关注焦点,其实都聚焦在一个点:综合监管。财新在报道最后提到:
银行早就看出了‘宝能系’金融+地产模式一定有问题,但显然需要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一起查,不然到处都打擦边球,谁都管不了。这个游戏分开来看都是合法的,但利用了各种监管漏洞。”深圳一名金融界人士表示。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