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宗商品繁荣出现之前的视点看,油价涨到100美元的这场奇迹似乎更像是海市蜃楼。如今油价跌回每桶50美元以下,同时随着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降温,全球资源投资不断下滑。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其投资决定影响着全球各个大洲。
本世纪初,中国对石油、钢铁和化学品的需求初现生机。
中国的购买热潮不仅涵盖现货原油,还延伸至油田和金属矿,中国政策制定者当时寻求能源安全,并希望为中国日益膨胀的外汇储备找到投资对象。中国愿意支付高于市场水平的价格,这帮助提高了资产价格,并导致投资以及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出产国家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
如今,这个亚洲巨人的海外支出意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影响到在10年大宗商品繁荣期间从中国需求和投资飙升中受益最大的国家。
从安哥拉到澳大利亚,从委内瑞拉到赞比亚,随着资源出口价格下跌和外国投资停滞,这些国家的增速纷纷放缓。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nergy Policy)院长林伯强表示:“我们过去购买量很大,但现在我们减少了购买量。因此,这将极大地影响供需平衡。”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下滑至6.9%,为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最慢季度增速。增速放缓正导致跨国企业削减投资。
一年前,国有的中石化(Sinopec)曾下令对海外资产进行全面审计,考察在经过一场成本高昂的购买热潮后,哪些油田仍有利可图。这项审计显示,中石化在安哥拉斥资数十亿美元买下了一些低产的油田。
随着繁荣变成低迷,非洲受到的打击尤为沉重。在繁荣期间与中国关系热络的非洲国家政府现在目睹本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大幅下滑。
中国第二大原油供应国安哥拉不得不将今年的预算减少150亿美元左右。非洲最大产油国尼日利亚正削减基础设施支出。两国都在努力应对本币大幅贬值。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的戴维•汉弗莱(David Humphrey)表示:“由于油价暴跌,他们真的受到财政收入下滑的挤压,尽管石油出口量不一定减少。”
来自石油和矿产出口的财政收入下滑意味着,非洲国家政府也在放慢新的道路和电力项目的招标速度。这些项目往往由中资银行的贷款融资,并由中国的建设公司承建。但如今,由于未来价格可能下跌,非洲国家政府不愿签订新协议。一家跨国设备制造商的非洲销售经理表示:“所有事情的速度都变成了原来的十分之一。”
在国内,曾经将中国的慷慨带到远隔万里的其他大陆的中国石油企业自己正举步维艰。
在制定计划削减支出方面,中海油(CNOOC)一直是中国三大国有石油冠军企业中最果断的一家,但竞争对手中石化和中石油(CNPC)也在减少国内外项目,同时慎重保持对高调海外项目的公开承诺。
“那些投资于大宗商品的企业也是生产商,价格下跌正损害其财务状况,”厦门大学的林伯强表示,“短期来看,投资速度将放缓,但已经上马的项目将继续。”
不过,尽管悲观情绪盛行,中国的石油需求仍然高涨。在截至今年10月的一年,中国原油进口增长近9%。
Copyright © 2003-2024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