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柴浩和白岩巡井路过水塘。雨季,这里的路泥泞不堪,车轮在泥路上严重打滑,所以他们必须步行10多公里才能完成一次巡井。
偏远油区的一线员工是什么样?
9月6日,记者来到青纱帐围绕的大庆油田采油九厂泰来作业区吐木台采油队,得到了这样的答案:不一样的“四个一样”。
18时30分,班长姜华钻进皮卡车里,开始了这一晚的带班巡井。在崎岖不平的草原路上开车,姜华显得驾轻就熟。他说:“常年夜里巡井,我们坚持做到了‘四个一样’的高标准、严要求,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哪‘四个一样’?”话音刚落,军人出身的夜巡工白岩便抢答道:“就是大庆会战时期员工自觉总结坚持的优良传统,在部队时我们就知道。我们也有自己的‘四个一样’——坚持会战优良传统,就是现在和会战时一个样;夜巡标准与白班一个样;班长来巡井和班长不来一个样……都是把17口油井、10口水井按要求多次巡检。”
到了杜66-58-42井的井场,同是军人出身的柴浩第一个跳下车,大步走到井口前,借着手电筒的光亮与姜华一起看压力表、记录数据、检查阀门、查看油罐液面油温,巡检程序一气呵成。亮光闪过,蚊虫成群结队袭来,记者的脸上、手上被迅速叮了几个大包,他们却不为所动。巡检一结束,记者赶忙上前为他们拍打身上的蚊子,柴浩这才连蹦带跳地跟着拍打起来。他说,他们从17时多接班,到第二天8时下夜班,要每两个小时巡井一次;所有井全部巡检完一次就需要两个多小时。因为时间紧,被蚊子叮了也顾不上。
车走在通向下一口井的路上,繁星点点,凉风习习,路旁的玉米青纱帐刷刷作响。“我们的井紧挨着老百姓的庄稼地。冬天,这里没有庄稼了,光秃秃的地面上坟包随处可见。一个人巡井真是害怕。还有下雨天,土路泥泞,车开不进去,这10多公里的路就得步行。”柴浩说,他们夜巡的第四个“一样”,就是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说起石油工人的形象,三个人的理解不同。姜华摘掉安全帽,露出光头,憨厚一笑:“我是班长。咱认真做事,老实做人。为了多采油,发热发光。”柴浩则说:“惊天动地鬼神泣,默默无闻亦英雄。干工作默默奉献,业余时间懂得生活。传播正能量,这就是我的理解。”姜华解释道,他们还有一个“不一样”,就是上班和下班不一样。穿上工服,他们是以为祖国献石油为己任的石油人;换上便装,他们则与其他任何行业的人无异,也喜欢谈谈国事、唠唠家常。
“柴浩和白岩都是90后,接受新事物比我们这代人快多了。他俩玩手游相当厉害,手机也摆弄得特别溜。前两天看阅兵,他俩那兴奋劲儿。”姜华笑道。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