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波动给国内多个行业带来不小的震动,与国际市场有着紧密关联的石油业可谓首当其冲。上证报记者近日从国内多家石油央企高层处获悉,近期人民币贬值对这些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总体偏正面。
“下半年人民币波动较大,出现了贬值。对此,我们公司专门进行了测算。由于国内原油、成品油与国际接轨,在美元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测算结果是人民币贬值对公司总体有利,大约人民币每贬值1%,将增厚公司年化收益10亿元人民币;如果贬值10%,则将增厚100亿元。”中国石油(9.11, 0.17, 1.90%)总裁汪东进在业绩会上回应说。
中国石化(5.01, 0.06, 1.21%)财务总监王新华则告诉记者,此次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对公司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用美元偿还的借款会出现一定汇率损失;二是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上游原油结算收入,意味着收到的钱更多,会增加上游板块收入;三是公司现在的库存量比较大,这部分库存在采购时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6.1到6.2,但目前汇率已贬值至6.3到6.4。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库存对炼油板块也有増利作用。
不过,由于中国石化[微博]进口原油的量较大,如果目前的库存消化完毕而人民币贬值的趋势还在继续,则意味着进口原油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
对中海油服(16.03, -0.73, -4.36%)来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短期对公司的影响是正面的,但由于该公司资产负债表整体上是美元净资产,加上收入也是美元,长期看进一步贬值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这是由于公司负债95%是美元,经营现金流则来自人民币。为此,公司已经在考虑调整债务结构。”中海油服的一位高层在半年报业绩会上说。
对此,国际能源研究机构安迅思能源与策略研究中心总监李莉认为,此次人民币贬值暂时不会对石油巨头采购规模造成明显影响,“石油央企可能在这方面不会受到太大威胁,因为油价目前处于低位。即使这些企业在汇率上面有所损失,也会被低油价有所对冲。”
但是,人民币贬值对高度依赖进口原料的地方炼厂(地炼)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中宇资讯分析师高青翠表示,地炼常用的炼油原料,一般都以挂靠新加坡高硫180CST、高硫380CST价格计价,在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的背景下,中间商进口原料无疑增加了进口成本,这意味着地炼的炼油利润再次受到压缩,生存也迎来新的考验。
Copyright © 2003-2025沪ICP备2024045114号-131 网站邮箱:huvv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