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万科

随着宝能系举牌万科,“短期万能险”这一宝能的秘密武器也被媒体起底了。事实上,在2014年“短期万能险”卖的最好的时候,已经被连续发文指出其危险性。“短期万能险”还保险吗?

风险之一:短债长投

万科股权争夺战日趋白热化,将险资举牌问题推向了高潮,自2015年下半年后,以安邦人寿、前海人寿为代表的新型保险公司接连举牌多家上市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举牌王”。而这些公司主要依靠的,正是颇受争议的万能险。

“收益高、随意支取、还保底”,投资者对这类短期万能险产品当然是“趋之若骛”。相应地,保险公司为了迅速做大规模,会选择加快产品周期以迎合客户理财需求,结果就是市场中的短期万能险产品越来越多,预期收益竞相增高,而险企的实际利润却在这一趋势下迅速缩减。

点评:

寿险保单的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通常用于配置房产物业、基建建设、上市公司股权等长期类资产,而销售上述短期产品势必会面对短期的偿付需求,这种“短债长投”势必会造成保险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困难。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流动性危机则是致命的。

就像这次宝能举牌万科,有部分资金是短期的万能险,对保险公司来说是(短期债务),但是成为万科的大股东后则是一种中长期的投资,需要长时期沉淀资金,这就蕴含了一定的风险。

有媒体测算过,宝能平均成本在15元左右,而万科股价在2015年6月牛市定点时候才15元左右啊!目前宝能系最近一次用资管产品买的股票已经是爆仓线了,如果万科股价持续下跌,万能险买的万科股票也就危险了。

再说句题外话,如果像巴菲特、郭广昌那样利用保险公司浮存金(保险企业的长期寿险会带来一笔长期不需要支付的资金,对公司来说是长期债务)去投资上市公司股权,那样就不会有大的风险。这相当于“长债长投”,风险、流动性都比较匹配,这才是用保险资金做投资的正道。而中国保险新贵们发明的“短债长投”只能说是一种赌博。

风险之二:畸形增长

据澎湃新闻统计,2016年1-5月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2302.5亿,较去年同期增长50.4%,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数字为7596.3亿,较去年同期增长竟高达178.2%。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传统险及分红险的部分保费收入,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则是以银保、网销的短期万能险和分红险为主要统计对象;从数字来看,投资型保费增长的速度是传统产品的三倍多。

如此暴增下,也解释了为何举牌大户安邦人寿能够在成立短短6年间资产规模挺进万亿元,前5月保费达到近2000亿元规模,超越老牌险企平安人寿成为业界第二,直逼行业第一中国人寿。

观察后不难发现,近年来类似安邦人寿、前海人寿等新进寿险公司的产品结构都更加偏重投资型寿险产品,其中万能险、分红险等投资类险种占公司总保费的比例远高于传统寿险产品。

点评:

新兴的民营险资借助有投资理财功能的“短期万能险”迅速做大规模——值得思考的是,为啥这些没有品牌价值的保险新人能够如此超强的发展?答案是——不走寻常路!具体而言就是“高额返佣金”。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这在业内并不是秘密。前几年上海有个泛鑫保险有个美女老总,她就是靠短期万能险上“高返佣”起家的,结果最后崩盘跑路,被判死缓。

值得一提的是,保监会于今年下发了对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以万能险、分红险为主)的限售令,要求立即停售存续期限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并在3年时间内逐年降低3年期以下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总体规模。这说明保监会已经意识到“短期万能险”的市场乱象。

此外,为了符合监管要求,保险公司还不断增资扩股,补充资本金;保监会又出台政策对万能险规模加以限制,总体看这些保险还是比较安全的。